跳繩好處多又多,簡單的跳繩運動能增強心肌、降低安靜心率、縮短運動後即刻心率恢復的時間,且增加肺活量,提高呼吸肌疲勞狀態下的恢復能力。
以上翻譯成白話文,就是耐力變好的意思😂😂😂
所以不論是為了跑步訓練,還是為了增加生活體適能,跳繩都是一項無場地限制的有氧耐力運動。
當然,跳繩也可以高強度間歇訓練(HIIT),在國際跳繩聯盟建議下,低強度跳繩運動速度為每分鐘跳躍 30~60 次,中等強度跳繩運動速度為每分鐘跳躍 60~120 次,高強度跳繩運動速度為每分鐘跳躍 120~180 次。

🏃跳繩高強度間歇訓練方式🏃🏻
30秒雙迴旋,休息30秒~40秒,6~10組。初學者建議以完成每分鐘60次為目標,每次三分鐘,3~5組。
🧬研究指出八週的跳繩高強度間歇訓練,能有效提升爆發力運動表現,而雙迴旋跳繩,對於提高SSC(牽張收縮循環)初學者的增強式訓練能力是有效的,且提升大腿肌群彈性能量的儲存與利用🦵🏻,進而增加了下肢力量。

💡所以,放假家庭聚會沒時間跑步?那就快準備一條跳繩吧!
🦴適當的跳繩訓練可增強骨質密度,在類似跳躍的運動中,股四頭肌、腿後肌的最大肌力與腰椎、股骨頸的骨密度有顯著相關,即肌力愈大者骨密度愈高 (Burr, 1977)。且每分鐘跳五十下的頻率,持續跳躍十分鐘,比慢步五分鐘更能增加腳跟的骨僵硬指數💪🏻
根據研究發現,生長板受到過度的壓迫會造成生長的遲緩,但是適當且間斷性地給生長板壓迫或伸展,卻可以刺激生長板的生長(王竹中,2006)。
👆🏻但跟我一樣的大叔們,就不要指望這一點了😂

文獻引用:
跳繩運動對人體健康的影響
跳繩運動對青少年心肺功能影響的實驗研究
跳繩高強度間歇訓練對大專羽球選手爆發力之影響
從動力學角度探討我國傳統民俗體育-跳繩運動

張嘉哲 TrulyMa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