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篇網誌開頭很難下筆,因為過程中實在是有太多事情需要解決與處理,回想時卻不知從何開始?而經驗中,最親近的人總會被視為理所當然的存在。先想感謝腦婆大大,在忙碌的工作中,還要幫我翻譯日文文件與通信、來回田徑協會,很多時候也是獨自一人在家,如果把移地訓練的時間加起來,今年只跟她相處了8個月又三個禮拜。

首先是因為疫情關係,國外的馬拉松賽事皆取消,奧運也從4月開始凍結排名與積分到11月30日止。第74屆福岡國際馬拉松在12月04日,在還未知是否開放旅行的情況下,我便先報名登記,心想報名成功的機會也不大,因為今年福岡國際馬拉松預計只讓100名選手參賽,參賽標準提高為2小時25分內,且不邀請外國選手。

從小老師就叫我們多讀書,而我也從書中發現那些所謂商業中的成功人士,都是看到機會就下手,不管書中有沒有吹噓或是人生太過幸運,但重點是發現機會就行動是必然的。所以,在自我框架設定在希望渺茫之中,我決定向成功人士學習,雖經過友人多方詢問都得到否定參賽的答案,但我還是請老婆幫寫信向大會提出報名要求,任何機會都不要放過,才能睡的心安理得。
在不抱著期待下,2021渣打台北公益馬拉松邀請我參賽,並請我當活動代言人之一,所以不用再問我為什麼沒參加台北馬了😅,已經答應參加活動,又跑去參加另一個同質性高的賽事,實在有違商業道德,難道大家不覺得嗎?

10月中老婆大人突然在上班時間打電話給我,我還以為是不是又忘記帶什麼東西了,結果她很驚訝的說她收到福岡國際馬拉松大會來信表示,表示只要我符合日本防疫的入國自肅時間(14天)就能參加賽事,因為她很驚訝,我反而要更加淡定,但這份淡定是來自於我下半年來規律的訓練,這份主動的等待。而我只輕輕的回說:「那要準備什麼文件?」,這也是商界成功人士自傳中教我的事:「情緒並不能賺錢,遇到事情就想辦法解決。」

原以為報名成功是最困難的事,但原來更困難的事,是還沒發生的事。雖然報名是成功了,但因為我的最佳成績沒有達到邀請選手資格的成績(2小時10分內),所以大會無法發邀請函給我,以致於我需要已申請商業簽證的方式入境,想不到張嘉哲好商業商業到簽證都要商業簽才行😅
商業簽證的過程峰迴路轉,真的跟成功人士書籍裡寫的一樣:
1、規律投資自己
2、人脈持續累積
3、膽大心細計畫
4、抓住機會的勇氣
這次能成功的完成福岡國際馬拉松,我只體會到多年累積人脈的重要性,感謝住日友人用自己的公司擔保我,讓我能取得商業簽證,但他的風險是如果我不幸出了意外,將會被公布公司名,並且不能再聘請外國人,我心裡在想:「他哪來的勇氣擔保我?」,雖然我不怕麻煩別人不怕麻煩,但我相當佩服他的勇氣。
11月06日, 我才親手領到商業簽證,當我鬆了一口氣又馬上吸一口氣回來,因為還要聯絡旅行社訂機票、飯店、接駁車(因為自肅時間無法搭大眾交通工具),賽前自肅14天我就需要在 11月20日 左右進入日本,剩下兩週的時間準備出國與安頓商行工作,稍微憋住一口氣不讓核心鬆掉才扛得起肩上的槓。
有一則關於 2020福岡國際馬拉松(準備篇) 的留言